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为美丽健康产业注入新动力
11月27日至28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创新·绿色·共享”为主题,探讨美丽健康产业的科技创新、前沿趋势、ESG和绿色赋能发展新路径,推动美丽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论坛特别邀请了来自中法两国的杰出代表,围绕化妆品、食品、医药等关键领域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探讨。
政府代表、行业领袖齐聚 共话可持续发展
11月27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来自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亚洲开发银行、法国驻华大使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及中国保健协会的领导及代表发表致辞,共同强调社会和消费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致辞中表示,面对绿色低碳的世界潮流,中国正积极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只有将绿色化、低碳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他呼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从而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二级巡视员承春致辞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化妆品消费稳健增长,已成为化妆品消费大国。同时,化妆品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市场发展和市场容量潜力巨大。她表示,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贸易投资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代表Safdar Parvez在致辞中表示,ESG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ESG不仅是一套技术标准,也是构建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发展的未来视角,持续努力是确保ESG战略取得持久影响的关键。
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白美燕(Myriam Pavageau)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美丽经济是中法合作的重点。不仅法国化妆品企业以其创新解决方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其他在食品、医疗健康、医疗器械、老龄化等领域的法国企业也同样拥有领先地位,希望进一步加强中法两国在化妆品、食品和医药产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孟冬平致辞并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入,当前正面临新的发展转型期,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期待通过此次论坛形成行业共识,推动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与国际社会相融相促,共同为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汪建荣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保健协会作为行业重要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美丽健康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并加强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未来,协会将持续探索美丽健康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助力可持续发展。
擘画美丽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蓝图
随后的主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消费品行业的绿色转型、化妆品监管及产业发展、化妆品原料行业机遇与挑战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以《环境友好包装材料》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并指出,各种包装材料有其独特的性能、特点,应扬长避短、物尽其用。要从全链条推动环境友好包装材料的绿色发展,包括包装源头减量、单材化、轻量化、易于回收、可循环使用,优先发展物理回收技术,化学回收技术为辅。针对需填埋处理的包装,发展可降解、生物质、PVA等环境友好包装材料;针对危废或无回收价值的包装,发展清洁安全的焚烧技术。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处长彭政就个人护理用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报告。他提到,中国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首批签约国,已成功淘汰29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彭政还介绍了中国新污染物治理的行动计划和逻辑框架,并呼吁行业加强数据共享、信息交流,推动绿色替代品开发。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张殿祥介绍了北京市化妆品监管及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北京市化妆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化妆品工业产值约35亿元,零售额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12.3%。首都美丽健康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未来将继续提升化妆品质量安全,推动美丽健康产业升级,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欧洲化妆品原料联合会秘书长Andrea Maltagliati分享了国际视野下的原料创新洞察。他指出,新原料的推出对于保持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原料创新门槛提高,注册成本增加。此外,尽管市场对创新需求依然旺盛,但单纯传递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期望。行业必须通过融入更多的绿色元素,分享产品背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来传递品牌价值观,以此吸引消费者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英国)北京代表处法律政策研究员赵婧涵就《漂绿风险的法律规制与案例分享》进行了专题汇报。她指出,漂绿是指企业通过散播不实或夸大其词的绿色信息来塑造环保形象,以获取投资回报,具体分为品牌漂绿、产品漂绿、财务报告漂绿和金融机构漂绿四类。她通过多个案例说明了漂绿行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并对漂绿风险提出建议。
东盟化妆品协会会长Juanita Aditiawan在其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化妆品及其原料正快速渗透东盟市场,为双方带来了繁荣与互利的机会。同时,东盟市场也面临挑战,如了解当地法律规范、实现合规性、应对不同国家的文化选项和可持续发展规范等。她认为,东盟和中国应加强跨境合作,互相推介化妆品法规,拓展双边对话合作渠道,以实现双方化妆品行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奇华顿亚太地区法规事务与产品安全总监Bhashkar Mukerji分享了关于东盟化妆品规范条例及纳米材料安全性的深入见解。他强调,东盟与中国正加强合作,推动化妆品产品在双方市场上的推广。同时,他详细介绍了东盟化妆品指令的出台背景、内容、目标等。此外,他还重点分享了纳米材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东盟化妆品科学机构对纳米材料的安全评估机制。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养生堂集团的长期坚持。截至2024年,养生堂子公司农夫山泉已连续四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向社会展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成果,总结并推广良好的企业运营实践,得到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养生堂(安吉)化妆品有限公司作为养生堂集团旗下的化妆品品牌,凭借其长远发展眼光和社会责任感,也为国货美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论坛上,该公司总经理吴依凡介绍,养生堂倡导无水护肤理念,使用天然桦树汁替代传统成分,实现源头的干净与可持续。同时,养生堂在包装、生产工厂及可持续消费端均实施环保理念,拒绝塑料包装,采用玻璃和纸塑包装,并推出次抛产品的替换装以节省资源和成本。其绿色工厂拥有大面积绿化和先进的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系统,实现低碳排放。
平台升级与成果发布环节中,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化学品部(风评中心)主任陈瑛介绍新污染物治理框架与化妆品原料数据集项目进展。该项目旨在构建权威、专业、可靠的化妆品信息数据库,为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和新污染物的“筛、评、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目前,项目已初步完成数据需求和数据源的梳理,正在开展子集和终点分类框架的工作,并已收集整理了多个预测模型。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数据集,助力化妆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2022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美丽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欧可持续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成立以来,致力于搭建国内外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定期开展行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与互通,积极倡导并推动绿色可持续标准的构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中欧可持续发展交流合作平台暨“中欧可持续发展联盟”成果也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发布,多家企业代表共同参与见证并加入中欧可持续发展联盟。
中法共话妆食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双方在经济关系及贸易往来上的合作不断深化。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法国向中国出口了60亿欧元的农产品、50亿欧元的化妆品以及38亿欧元的健康产品,显示出食品、化妆品和健康产业在中法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在11月27日下午举行的“美好未来——中法妆食药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论坛上,中法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创新引领绿色未来”“绿色供应链构建”以及“法规政策与绿色转型”三大主题,深入剖析了绿色转型在化妆品、食品、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分享相关的国际前沿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化学品处处长杜科雄在致辞中表示,化学品环境管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在法规制度建设、技术标准完善、环境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落实等方面取得进展。他指出,化妆品和药品行业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他呼吁行业企业严格遵守化学品环境管理法规,积极执行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要求,并鼓励企业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绿色技术和产品,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同推动妆食药行业的绿色转型。
法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周佳阳(Jo Cadilhon)在致辞中强调中法两国在经济和贸易合作上不断深化的同时,列举了多个法国企业在华可持续发展和脱碳实践的案例,如欧莱雅减少电子商务包装塑料使用、达索系统打造低能耗的医院通风系统、法国乳业巨头贝尔集团与蒙牛合作推动乳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周佳阳还指出,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相信法国产品凭借其卓越品质将继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丰富的产品。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周邦勇发表致辞并指出,当前全球正面临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妆食药产业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其绿色转型对于应对环境挑战、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加强中法两国妆食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将为全球产业的绿色转型注入强大动力。中国保健协会一直致力于倡导绿色创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希望通过加强合作、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共享研发,促进中法妆食药产业的互利共赢。
化妆品主题圆桌讨论中,舒唯雅中国总经理唐岚分享了公司在排除内分泌干扰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包装来减少塑料使用的实践。多美康生物创始人郭志栋则强调了合成生物学在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其公司在医用重组三型胶原蛋白方面的创新。爱美客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岩分享了公司在简化包装设计和减少材料使用方面的成果,并展示了其在ESG方面的卓越表现。美学专家、自媒体意见领袖卢燕云从医美行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路径,并强调了法规政策对行业规范化的必要性。
食品主题圆桌讨论中,乐斯福大中华区总裁Jerome Vanachter介绍了乐斯福在减少抗生素使用、推出无添加剂和化学物品产品方面的努力。Bridor中国和内蒙古区总经理M.Alex Forcier Hall分享了Bridor在ESG方面的实践,包括废水处理、负责任采购等。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产品供应总经理刘耀军从中草药健康产品角度出发,强调了“思利及人”的价值观,并介绍了在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胜则介绍了新时代在绿色工厂建设和循环经济产业链方面的成果。天狮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吴溪分享了天狮集团在全球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成果及未来转型计划。美乐家(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王婷则介绍了美乐家在绿色创新领域的实践,包括高浓缩技术和减量包装等措施。
医药健康主题圆桌讨论中,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首席专家冯升华介绍了达索系统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在虚拟世界中构建医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创新实践,包括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和制造过程等。北京绿色金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吕显刚分享了公司以“内外兼修,全方位美丽”为创新理念,专注于口服美容和食品化营养保健品,特别是虾青素和苹果多酚等天然健康成分的研发。中国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欧美东亚部副总经理刘晓瑜则介绍了通用技术在ESG方面的实践,包括将能耗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实现医疗机构云部署、发起新燕公益项目、在扶贫和援外医疗方面做出贡献等。
多位嘉宾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在绿色转型方面的实践和思考,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聚焦全球可持续发展 探索绿色包装策略与实践
11月28日,大会继续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不同路径。
“可持续发展——行业的必由之路”论坛聚焦绿色包装政策、全球各国化妆品行业可持续发展举措等议题,多位嘉宾分享了国内外行业及企业在可持续领域的实践和经验,探讨如何通过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副研究员杨阳分享了关于《绿色包装相关环境管理政策及形势》的主题报告,内容涵盖化妆品、保健品包装行业现状、国内环保政策、全球环境治理框架与趋势等方面。她指出,化妆品和保健品包装市场规模庞大,塑料是主要材质,未来趋势是环保方向。建议提升化妆品、保健品产业链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研究完善国内包装及材质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欧洲化妆品协会技术法规与国际事务经理黄昱纶分享了该协会在推动化妆品行业永续发展方面的行动。该协会于2020年开始构思并推出了“对地球承诺的倡议”行动,旨在通过行业集体行动减少化妆品产业链在欧洲的环境足迹。该倡议行动包含气候、自然和包装三个与化妆品行业最相关的热点,提供分级制度和指南工具帮助企业做出承诺和行动,并强调可行性、兼容性、可测量性和意义。目前已有38家欧洲化妆品企业和15家协会成员参与该倡议行动。
日本化妆品工业会专务执行理事山本顺二指出,打造可持续型社会,是日本化妆品产业需要履行的关键课题之一。为此,日本很早便开始关注环境友好化妆品容器包装的设计。2022年,日本正式实施塑料资源循环促进法,涉及从产品设计到塑料废弃物的处理等多个流程,推出多项措施促进所有主体采取塑料资源循环的举措。此外,日本化妆品工业会还推出化妆品容器包装相关的环境友好设计指针,包括材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再生等。
英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水协会(CTPA)法规事务总监Nico Shaw Núñez介绍了CTPA及其在英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他概述了CTPA的可持续战略目标,包括在生产、环境影响、废物处理和福祉方面做出更多社会和环境的贡献。他提到了几个英国的监管背景举措,如禁止在湿巾中使用塑料材料、引入污染者付费原则以及循环经济相关立法。此外,他还讨论了小包装回收计划的挑战和全行业倡议的可能性。
安利(中国)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科创中心经理程明清介绍了安利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规划和行动。安利通过可持续发展平台推动绿色包装的发展,包括产品开发标准、宣传教育支持和软件。同时,安利在绿色包装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行动,如优塑行动、减塑行动、减碳行动等。安利还研究了环保材料,重点关注植物纤维包装的研发。最后,他分享了安利在可持续包装路上面临的挑战,包括消费者教育、成本、政策和技术方面的挑战。
陶朗集团亚洲区公共事务副总裁、中国欧盟商会环境工作组主席常新杰在演讲中指出,品牌企业面临两大风险:一是包装废弃物流入自然环境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欧盟等地区的法律逐步实施,对绿色包装和可持续包装的宣传提出严格要求。他表示,要实现包装的可回收性,需要企业、基础设施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并解决可分选性等技术难题。陶朗公司利用AI技术提高分选能力,推动包装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并强调建立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减少环境风险和资源耗竭的重要性。
威立雅中国商务与业务开发经理(固废与回收)刘晓姝分享了物理回收再生塑料如何助力日化企业包装减碳的主题。她介绍了威立雅集团的研究,显示塑料包装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相对较低,但塑料污染问题严重。威立雅提出了使用再生材料替换原生塑料的解决方案,并提到国内企业在过去几年已经开始关注再生材料的应用。最后,她指出欧洲在法规方面对包装的可持续性和再生材料的应用走在前列,建议国内企业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此外,在同期举行的“化妆品新兴市场的开拓与渠道建设”研讨会上,印尼化妆品协会副会长Juanita Aditiawan、马来西亚化妆品及盥洗用品联合会会长Peter Kwong以及新加坡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水协会(CTFAS)执行委员会成员Julia Ji Xinyan三位嘉宾就该国市场情况、准入限制、法规政策等进行解读,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监管政策、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机遇。
聚焦化妆品原料创新 探索可持续发展源头动力
除了绿色包装和各国的可持续经验,化妆品原料的创新与升级,也在美妆行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源头赋能——原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重点关注化妆品安全评估、原料创新研发、新原料注册备案等议题。多位嘉宾详尽解读了推动化妆品原料创新和安全评估的相关政策,深入剖析了当前化妆品原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分享了最新的研究工作成果和技术突破,探讨了如何通过原料的创新与升级,为化妆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动力。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司监管一处副处长陈旭系统介绍了我国化妆品监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并介绍了化妆品新原料的定义、新原料在监测期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措施。他提到,新规实施以来,新原料备案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已有190件,今年11月首个注册新原料也已获批,这些得益于新条例对新原料按风险等级分别管理,对风险较低的新原料实施告知性的备案,同时也是技术部门对行业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的结果。他还介绍了正在制定当中的鼓励化妆品原料创新的9项具体措施,旨在健全化妆品创新发展机制、满足行业创新需求,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处副处长王冠男介绍了北京市化妆品安全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强调了安全评估对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她详细阐述了北京市在化妆品安全评估方面的思路、风险防控措施以及支持服务行业的举措。同时,她还介绍了北京市在化妆品原料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并表示北京市明年计划加大化妆品新原料创新服务力度。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妆品检定所安全评价室主任邢书霞介绍了国家药监局组织发布的一系列化妆品配套法规和技术文件以及中检院建立的化妆品技术标准制修订机制和安全标准体系。她还重点介绍了中检院为协助推进完整版安全评估所做的工作,包括规范数据使用原则、挖掘数据资源、细化评估新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明确资料提交要求。接下来,中检院将根据行业对《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再版征求意见稿的反馈结果,尽快发布《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再版文件,助力企业迎接明年落地的完整版安评。同时,中检院还将积极开展宣贯和培训、启动安全评估教材编写工作,继续引导行业提升评估能力。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计算毒理研究室主任于洋分享了化妆品原料数据集的建设工作,包括项目背景、建设目的、数据来源、目前进展和下一步计划。他介绍,该数据集汇集化妆品原料的理化性质、人体健康毒理、环境安全及法规政策等多方面信息。目前,团队已整合超过60个数据源,未来将继续推进数据集的完善,助力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刘芸分享了化学品替代评估技术方法与行业实践,内容涵盖国际化学品替代评估方法现状、绿色替代品评估技术指南、化学物质替代品评估行业实践和未来展望。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张秋香深入探讨了《食养与护肤双重奏:抗衰美容生物原料的创新开发和跨界应用》。她介绍了皮肤的结构与衰老机制,阐述了皮肤微生态在抗衰和美容方面的研究进展。她还介绍了江南大学在益生菌研究方面的历史和成果,并分享了实验室在食养和护肤双重功能性生物原料开发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法规事务总监陈淙的演讲围绕功能创新型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展开,他介绍了已使用原料商业创新的驱动力、上市后的安全数据应用考量、基于毒理学的安全数据简化空间,以及功效评价方法和政策建议等。他指出,技术创新功能拓展、功效机理研究突破以及新功能宣称与新护肤理念是已使用原料创新的驱动力,并提出了对已使用原料上市后安全性数据简化的建议,同时探讨了功能创新型原料毒理学数据减免的可行性。此外,他还提出了功能创新原料的功效评价方法和监管方法的建议,包括提供“一企一策”的政策指导、随产品申报原料功能扩展、完善技术指导和操作系统,以及发布新功效宣称产品注册指南等。
彗柏生物创始人、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博士卢云宇分享了其团队在细胞靶向逻辑下开发护肤原料的工作,重点聚焦于线粒体护肤领域。他指出,美妆产业在中国已进入低增长期,未来增长需依靠新质生产力。线粒体作为抗衰老的关键靶点,在科学性和品牌逻辑上都具有优势。团队不仅建立了线粒体能量护肤研发平台,还打造了糖类活性物质开发平台以及透皮递送增效应用平台,并作为国内多家原料企业的最大代理商,提供全流程原料甄选定制开发等服务。
大连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禹在演讲中分享了生物制造原料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他介绍,普瑞康立足于植物细胞相关的生物技术,通过同源生物合成技术实现珍稀濒危植物的可持续绿色制造,为食品、制药、日化行业提供更高品质、安全环保的植物活性物原料。与合成生物学相比,同源生物合成技术具有活性物成分更贴近原植物、含量高、品质均一、安全环保、供应链稳定等优势。他通过天山雪莲等案例展示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指出该技术已应用于多个化妆品品牌的定制原料供应。
本次论坛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保健协会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联合主办,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保健协会化妆品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化妆品分会及北京众康美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法国驻华大使馆、中国标准化协会、欧洲化妆品协会、东盟化妆品协会、印尼化妆品协会、马来西亚化妆品及盥洗用品联合会、新加坡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水协会、法中化妆品协会、养生堂(安吉)化妆品有限公司、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彗柏研究院、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连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支持。
论坛同时得到了来自国际商报、中国商报、中国医药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等主流权威媒体以及品观、未来迹、中国化妆品等化妆品行业媒体报道共计30余篇。
展望未来,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仍将是各行业关注的重点。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美丽健康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未来。期待在未来的论坛中,能够继续与大家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美丽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